欢迎访问中国阐释学网!

学科简介
学科简介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学科简介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基础学科在时代发展中的特殊使命和责任的重要讲话精神,服务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服务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所高校,在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置了以文学阐释学为对象的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这一举措成为文学学科建设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文学阐释学作为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这一学科博士点的设置,不仅能加强文学阐释学学科建设,在基础学科中培养出一批跨学科高端人才,同时对于进一步提升文学阐释学学科的专业地位,创造更多的高质量理论成果,构建阐释学和文学阐释学的中国学派,促进中国阐释学与世界的对话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在阐释学高等研究院张江院长和张政文执行院长的领导和推动下,为深入贯彻落实我校“双一流”建设的精神和指示,全面提高文学阐释学博士生人才培养能力,本高研文学阐释学学科建设始终明确学术方向和回应社会需求,坚持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三位一体”的建设道路,通过大量工作,有效扩大了文学阐释学的学术影响力,展示了阐释学高等研究院的科研实力和博士生培养水平,确实加快了文学阐释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

目前,阐释学高等研究院文学阐释学学科建设现状如下:

(一)研究方向

目前,阐释学高等研究院文学阐释学学科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研究方向,并已在这三个方向下招收了三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这三个研究方向分别为:当代文学阐释学、西方文学阐释学思想研究、中国古代阐释学思想研究。本高研院文学阐释学学科的这三个方向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文学阐释学的学科体系。未来将继续推进阐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跨文化阐释学研究、阐释学翻译理论研究等方向的建设。如果能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在这六个方向上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文学阐释学将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并且进一步与世界对话,传播中国学术好声音。

(二)师资队伍

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是学科建设的保障。因此,自文学阐释学博士点和硕士点学科成立以来,本高研院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基本形成了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梯队明确,学历层次较高的比较强大的师资队伍。张江教授、张政文教授、李红岩教授、党圣元教授等都是资深的博士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发展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张跣教授、李俊教授、刘国民教授、吴泽泉副教授等学者也有多年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经验,他们自身的教学科研同文学阐释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人才培养

文学阐释学学科的人才培养主要围绕目前的三个研究方向展开。根据“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发展方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基本立场,培养具有从事创造性学术活动能力和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富有团队合作与学术竞争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思想政治方面,要求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志存高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做贡献。在业务方面,要求系统掌握阐释学和文学阐释学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具有坚实的人文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宽广的文化视野,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基本立场,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学以致用,在理论和现实问题上有所突破。

(四)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领域,高研院的文学阐释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努力做国际国内学术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本高研院的文学阐释学学科的科研成就和学术影响力名列前茅、有目共睹。张江教授是国内文学阐释学新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引领者,在国际阐释学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是目前阐释学界和文艺理论学界的热点话题。张政文教授十几年前就出版了文学阐释学专著,是国内文学阐释学较早的开拓者之一。最近这些年来,他发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组织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活动,大大推进了文学阐释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张跣教授、李俊教授、刘国民教授、吴泽泉副教授等学者也分别在文艺理论、古典文学、古典哲学等领域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直接间接地都和文学阐释学有着学术上的深刻联系。

(五)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科研工作者向同行发表研究成果,得到评论和承认的团体活动,也是人类知识生产力的一种生产方式。无论是在国内交流方面,还是在国际交流方面,我们积极向同行学习,学习其科研成果,学习其管理经验,学习其人才培养经验,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起密切的学术联系。自文学阐释学学科设置以来,人文学院和阐释学高等研究先后召开了“中国阐释学资源与路径”学术研讨会、“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问题与导向”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暨“中国文学批评七十年”学术研讨会等多次重要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研讨会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在国际交流方面,积极鼓励相关领域的老师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并邀请海外著名学者来校交流访问,同时组织召开诸如“文学与艺术:中国与英国的对话”等高端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六)机构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设在我校,阐释学高等研究院于2018年成立。这两个非实体科学研究机构吸纳了在文学阐释学领域成就卓著、影响广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和资助形式多样的与文学阐释学相关的学术活动。阐释学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对于我校文学阐释学学科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阐释学高等研究院,在科学研究、学术会议、成果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文学阐释学学科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总之,自从我校文学阐释学博士点学科成立以来,在阐释学高等研究院张江院长和张政文执行院长的领导和推动下,这一学科在以上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森严的学科格局,培养了能够在学科交流与互渗中不断创新的高端人才,确实推动了文学阐释学这一学科的持续性、深入性发展,将这一学科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力争将文学阐释学建设成一流学科高峰,力争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建设成国内外文学阐释学研究的高地。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